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介入治疗和功能锻炼
分类:腰间盘突出 发布时间:2017-04-01 11:57
股骨头缺血坏死,又称股骨头无菌坏死,是各种原因导致股骨头供血及微循环障碍,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、塌陷,引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。常见病因有外伤(如股骨颈骨折)、长期使用激素治疗、过度饮酒、红斑狼疮、高脂血症、镰刀红细胞贫血、妊娠、减压病等。
南京市第二医院介入血管科王涌臻主任医师介绍,股骨头缺血坏死多为双侧发病,未经有效治疗将会在1~4年内进展到股骨头塌陷,而引起明显的疼痛、跛行,活动障碍。多数患者不得不行人工关节置换,但“人工关节”寿命有限,患者一生可能要面临2次以上的置换,且手术创伤较大,将会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和身心负担。
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症状和体征
早期或极小病灶的股骨头缺血坏死可无任何症状,典型的可表现为髋部疼痛,是患者就诊的最常见原因。疼痛常局限于髋关节周围,无放射痛、夜间痛,休息或口服镇痛药物可缓解。髋关节作屈曲、外展、外旋(“4” 字试验)时会诱发或加剧疼痛。查体可发现腹股沟中点压痛,若疾病进展,可伴下肢轴向叩击诱发髋部疼痛、髋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及行走受限、跛行等。若股骨头塌陷,可伴下肢短缩畸形、骨盆代偿性倾斜。
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分期
Ⅰ期:影像学上不能发现或仅有轻度表现,患者仅表现为髋部疼痛;
Ⅱ期:影像学上可见股骨头变扁平,其内散在的硬化和囊变;
Ⅲ期:影像学上可见股骨头扁平或新月征,股骨头塌陷;
Ⅳ期:影像学上为骨关节炎表现,关节间隙狭窄,髋臼累及,关节破坏。
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介入治疗
介入治疗(动脉溶通术)作为一种微创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,明显优于传统的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,具有创伤小、疗效好、恢复快、费用低的特点,其方法是通过导管直接将血管活性药物注入股骨头供血动脉, 使高浓度药物迅速发挥作用。改善股骨头的供血情况,有利于坏死骨质被吸收, 新生骨形成。尤其对早期(Ⅰ、Ⅱ期)未变形 股骨头坏死患者, 介入导管治疗可以直接改善股骨头周围的供血情况,增加患侧侧支循环和疏通股骨头营养血管,并可能实现逆转。而对于中晚期(Ⅲ、Ⅳ期)股骨头有形变的患者,也能够有极大的改善作用,延缓其继续发展。术后结合“股骨头功能锻炼操”,在恢复期坚持锻炼,对于介入治疗方法起到了协同作用, 对于改善微循环、关节活动的恢复更为明显。
股骨头坏死常用功能锻炼操
根据临床理论结合多年经验,南京二院介入科编排了一套功能锻炼操,目的在于结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,恢复髋关节的活动范围,以及缓解周围肌肉萎缩的状况。该操具有实用、科学、全方位的特点,适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各期患者。
王主任说道,该保健操以床上锻炼为主,对于行股骨头动脉融通术术前及术后患者的功能锻炼,均有显著效果,同时对于中老年朋友也有一定的预防保健功效。
第一节 直腿抬高
体位采取平卧位,全身放松,单腿伸直抬高,从0°开始,反复锻炼,逐渐达到90-100°。目的:练习髋关节直腿屈曲和腰髋肌及大腿肌群。
第二节 屈膝分合
体位采取平卧位,双膝屈曲90°,进行有节奏的双膝分展合并,逐渐分膝贴近床面。
目的:锻炼髋关节外展和内收肌群。
第三节 直腿分合
体位采取平卧位,全身放松,进行有节奏的分展合并。
第四节 直腿内外旋
体位采取平卧位,两足分开30公分,用大腿带动小腿、两足尖内旋、外旋,双足内外旋应尽量贴近床面为标准;反复逐渐达到180°内外旋活动。目的:练习髋关节内外旋转。
第五节 屈髋屈膝空蹬
体位采取平卧位,屈髋90°,屈膝90°,大腿带动小腿,髋部活动,向前直线蹬出,双侧交替运动。
目的:锻炼髋关节前后活动和大腿肌群。
第六节 直腿后伸
体位采取卧俯位,全身放松,然后单腿向后抬高,从0°开始,反复锻炼,逐渐达到后伸30°—40°。目的:锻炼大腿肌群及腰臀部肌群。
第七节 站立下蹲
体位采取直立位,双足分开30公分左右,双手抓紧床头,手臂伸直,屈膝下蹲,反复站立下蹲,双足跟不离地面,下蹲时后臀部贴近小腿后侧面。目的:练习髋关节及膝关节屈曲下蹲及相应肌群。
第八节 腿部放松
做完以上全套动作后,双掌置于大腿前侧,反复放松腿部肌肉,以缓解锻炼后紧张的肌群,并促进血液循环。
注意事项:
1、 每节锻炼做10—20次,每日两次由少到多循序渐进,不可过量,以免疲劳。 2、 初始锻炼时某些动作可能做不到位,不必强求,逐步锻炼自能达到标准。 3、做操时要心态平和,用力适度。